人民日报:东方之饮,香飘世界
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一头大象-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

人民日报:东方之饮,香飘世界

初冬时节,东方之饮,香飘世界。

近日,“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”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,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。至此,中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、名册,居世界第一。

申遗成功的消息传出,相关话题随即登上微博热搜。网友们认为,这体现出中华文明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贡献,令人自豪。应以此次申遗成功为契机,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鉴,让更多的人知茶、爱茶,共品茶香茶韵,共享美好生活。



外国游客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品尝武夷岩茶。

新华社记 者魏培全 摄



陕西省咸阳市的筑茶师在展示炒茶工艺。

新华社发



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,人们在茶山上采摘茶青。

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


“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和制作茶叶的国家”

此次申遗成功,分量几何?

“浙江宣传”发文介绍,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早公布于2001年,是指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确定而列入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》的遗产项目,记录着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、风俗人情、文化理念等重要特性,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。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,每个国家两年只能单独申报1个人类非遗候选项目。本届有来自各国的46个文化遗产项目参评,竞争压力可以想见。

专家表示,“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”是有关茶园管理、茶叶采摘、茶的手工制作,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、技艺和实践。

文化和旅游部于2020年确定将“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”作为中国新一轮申遗项目,由浙江省牵头申报,共涉及15个省(区、市)的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。在历时两年的筹备和推进后,中国茶文化不负众望,为国人成功圆梦。

申遗成功背后,是中国茶十足的“底气”。

“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和制作茶叶的国家,茶文化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生活,是传承中华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。”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王晨阳说,如今,中国茶叶的种植面积、从业人群、茶产量及产值均居世界前列。

“夫茶之为民用,等于米盐,不可一日以无”。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称,中国人自古就开始种茶、采茶、制茶和饮茶。制茶师根据当地风土,运用杀青、闷黄、渥堆、萎凋、做青、发酵等技艺,发展出绿茶、黄茶、黑茶、白茶、乌龙茶、红茶六大茶类及花茶等再加工茶,2000多种茶品供人饮用与分享,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的习俗,至今贯穿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、仪式和节庆活动中。

据悉,传统制茶技艺主要集中于秦岭淮河以南、青藏高原以东的江南、江北、西南和华南四大茶区,相关习俗在全国各地广泛流布,为多民族所共享。成熟发达的传统制茶技艺及其广泛深入的社会实践,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文化多样性,传达着茶和天下、包容并蓄的理念。

网友“任方”说:“中国茶申遗成功,作为一名茶产业人,我感到非常骄傲。”网友“人生何似”留言说:“看到中国茶申遗成功这则消息时,我手里正捧着一杯绿茶,瞬间感觉茶香更浓了!”

传承体系较为完善

中国茶文化世代相传,有着系统的知识体系、广泛的社会实践、成熟的传统技艺、丰富的手工制品。更重要的是,中国茶还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传承体系,这是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重要前提。

12月4日,在“中国白茶第一村”福建省福鼎市点头镇柏柳村的一间白茶作坊中,福鼎白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梅相靖正在沿用古法制茶。

“利用日晒进行自然萎凋,这样沿用古法加工较好地保留了茶叶最天然的形态和丰富的活性酶、多酚类物质,又使得白茶具有素雅清幽的口味。”在央视网报道中,现年82岁的梅相靖说,手摸其干、眼观其色、鼻闻其香、口尝其味,四关过后,方得一杯好白茶。

为推动福鼎白茶制作技艺得到更好传承,梅相靖自2012年起每年定期举办技艺培训班,将古老制茶技艺传授给后辈们。他直言:“在有生之年,能看到福鼎白茶制作技艺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,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,我相信中国茶产业会越来越好。”

据了解,除了代表性传承人定期开办培训班,目前中国茶的相关知识和技艺主要通过家族、师徒等方式进行传承。比如,家族传承方面,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在福建省安溪县王氏家族已传至第13代。师徒传承方面,安徽祁门红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昶在近5年间就收徒授艺17人。

光明日报客户端撰文指出,现如今,更多人是通过家庭、社区的活动参与中国茶传承的。例如,在家庭中,饮茶、敬茶等相关礼俗由长辈传授给下一代;在社区里,相关仪式活动的组织经验和仪轨知识,通过长者口传身授实现代际传承,每个人都能做茶文化的传承者。

值得一提的是,中国茶的传承已经走进校园。“我们经常把一些传承人请到校园里来,手把手地教我们的学生,就相当于培养潜在的传承人。”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王岳飞说,目前,中国有40多所中职和8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茶学和茶文化专业,每年培养制茶、茶艺等专门人才3000多名。

对此,网友“人在旅途”留言说:“向每一位默默奉献的中国茶文化传承人致敬,辛苦了!”网友“楚辉石”说:“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,值得好好传承!”

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

通过丝绸之路、茶马古道、万里茶道等,茶穿越历史、跨越国界,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,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相知相交、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媒介,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。

在接受环球时报客户端采访时,文化学者俞金龙说,作为茶树的原产地和茶文化的发源地,中国的茶叶、茶树、茶文化随着文化交流和商业贸易的开展而传遍全世界。唐朝时就开始传入日本、朝鲜、南亚、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,16世纪传至欧洲、美洲大陆等地区。而在中国茶文化的直接影响下,英国、日本、韩国以及俄罗斯也都形成了各自国家的茶文化。

时至今日,中国茶依然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,尤其在北非和西非国家。2021年,中国出口约36.9万吨茶叶,价值近23亿美元,大部分出口到北非和西非国家。

新华网报道称,茶是摩洛哥的国民饮料,但摩洛哥本土并不产茶,国民日常消费的茶叶多来自中国。据相关数据统计网站显示,2021年,摩洛哥在中国茶叶进口国中位列第一。

摩洛哥人阿拉米·哈桑说:“我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喝茶。泡上浓浓的一壶,然后反复加水,一天之中总要喝上好多次。”

在摩洛哥首都拉巴特的各大超市里,不少盒装茶叶要么是醒目的中文品牌,要么用当地语言标注着产地来自中国。这些中国茶中有两大绿茶品种占主流,一种是“ChunMee”,即“珍眉”;另一种是“Gunpowder”,中文叫“珠茶”或者“火药茶”。

“摩洛哥人都喝中国茶,中国茶能够申遗成功,我们也觉得非常高兴和亲切。”哈桑真诚地对中国表示祝贺,“我们欢迎中国人民更多地了解摩洛哥的茶文化。”

网友“傲雪寒梅”留言称:“中国茶艺,千年传承,今入非遗,世人受益!”网友“慢慢”总结说:“茶叶之路,亦是中国文化的传播之路。”

期待更多中国茶故事

申遗成功并非是终点,而是讲好中国茶的故事、向世界传播中国非遗保护成就的新契机。

人民网文章介绍,为增强传承活力,相关社区、群体和个人成立了保护工作组,并联合制定了《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五年保护计划(2021—2025)》,鼓励传承人按照传统方式授徒传艺,依托中职院校和高等院校培养专门人才,巩固代际传承;举办保护传承培训班,加强能力建设;建立研学基地,编写普及读本,开展相关巡展活动,提高青少年的保护意识。文化和旅游部与相关地方政府积极支持相关社区、群体和个人组织实施系列保护措施,做好该遗产项目的传承与实践。

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包静说,中国茶叶博物馆今后将最大限度地发动相关社区、人群参与到茶文化保护工作中。“茶产业和文化还是要有机融合,茶因文兴,文因茶扬,这样才能进一步推进茶产业链拉长延伸,‘茶+文旅’‘茶+文创’‘茶+深加工’等都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做法。”

央广网发文指出,产业高度介入是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、传承与发展的一个特点。下一步,茶产业人员要积极主动地思考茶文化发展问题,要摆脱作坊生产、经营思维模式,积极探索技术更新,吸收各专业的人才为茶产业服务,实现“茶+文化”,这样才能找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动力。

网友“暖暖小盐”说:“未来,希望商家能多制作一些便捷式茶品,方便快节奏生活的年轻人饮用。”网友“小崔”说:“愿有更多的人重视非遗保护工作,如此,我们的中华文化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。”

叩响人类非遗大门只是起点,更多精彩的中国茶故事,值得世界期待。

来源: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:本报记者 刘乐

信息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 

Baidu
map